关于开展2022年度南昌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验收的通知
各学院、有关项目负责人: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开展2022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和结题验收工作的通知》和学校相关工作要求,拟启动本年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以下简称“项目”)结题工作,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验收对象
1.2020年立项的各级别项目。
2.2021年立项的项目,如已完成项目研究工作,也可申请结题。
3.2019年办理了延期结题的各级别项目,必须在此次完成结题,否则将按项目终止处理。
二、结题要求
1.工作分工:由项目学生负责人所在学院负责组织项目结题工作。
2.结题方式:因疫情影响,结题采取专家线上结题答辩形式。
3.结题材料要求:
请学生登录南昌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https://scjypt.ncu.edu.cn/)提交结题材料。具体提交时间由学院确定。
结题材料应包括结题汇报PPT和结题材料。结题材料含项目结题报告和项目研究报告等。
(1)项目结题报告:如实填报项目实施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
(2)项目研究报告:撰写研究报告的主要目的是表述研究成果。研究报告是在项目研究工作结束后、申请结题前,项目组对整个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表达研究成果的书面材料,它是项目科学研究成果的主要成果形式之一。
研究报告由3大部分组成:
①前置部分,指正文之前的信息,包括标题(含课题性质、定位)、署名、摘要、关键词,以及序言(或前言、致谢)、目录。
②正文部分,指研究报告的主体,包括导论(研究背景、问题陈述、研究意义)、研究队伍、研究过程(研究、设计、实验等过程)、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结果与分析。
③结尾部分,指研究过程中所引用的资料,包括参考资料、他人的研究成果、参考书目、注释和附录(附表、附图),以及后记等。研究报告应分章节陈述,总篇幅为20—100页。
(3)感想与体会:对于完成创新性实验项目过程中的体会及收获写成报告,不少于2000字。
(4)研究成果等支撑材料
①项目成员及指导老师简介;
②工作记录本;
③论文、专利;
④项目组成员在校学习期间获奖证书复印件;
⑤工作电子照片等;
以上材料需在平台提交扫描版。
成果中有实物的,应在答辩时提供实物,并在平台提供照片和说明。
各学院可根据实际情况对结题材料进行增减。
三、项目推优
各学院可按10%的比例在此次结题的国家级项目中推荐优秀项目(不足1个的按1个推荐)。推荐的优秀项目须按本通知第二部分“结题要求”中“材料要求”汇总相关结题材料并按附件5格式要求整理好后上传至南昌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https://scjypt.ncu.edu.cn/)。
四、年会展示项目推荐
根据《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做好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准备工作的通知》(附件1),请各学院、各项目组对照年会要求,按《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学术论文、改革成果项目、创业推介项目准备及遴选要求》择优推荐项目申报。教务处组织专家在推荐的优秀项目中遴选项目推荐参加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年会展示。
五、时间安排
1.4月19日前,各项目组登录南昌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https://scjypt.ncu.edu.cn/),完成结题材料提交工作。
2.4月25日前,各学院完成项目结题答辩,提交结题项目汇总表、按《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学术论文、改革成果项目、创业推介项目准备及遴选要求》准备的参评材料(以“学院+负责人姓名+项目名称+参评类别〈学术论文、改革成果项目、创业推介项目〉”为文件名)。
3.5月5日前,学生根据专家意见修改结题材料,并上传至南昌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管理平台。教师登录平台确认、审核修改后的结题材料。
4.5月10前,学校完成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参评项目推荐上报。
5.5月13日前,学院登录教务管理系统审核学生结题材料并对优秀项目进行标记,完成项目结题工作。
六、材料提交
1.结题项目汇总表(从平台导出,备注优秀项目、年会推荐项目类别〈学术论文、改革成果项目、创业推介项目〉)由教学院长签字加盖公章后提交1份纸质稿。
2.按《第十五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学术论文果项目、创业推介项目准备及遴选要求》准备的参评材料(以“学院+负责人姓名+项目名称+参评类别〈学术论文、改革成果项目、创业推介项目〉”为文件名)(无需纸质稿)。
以上材料电子稿发教务处罗亚丹办公网邮箱。
七、学分认定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后项目组成员均可获得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分。项目结题后学生本人提出申请,各教学单位审核后可获得相应学分。具体学分认定工作请参照《关于印发〈南昌大学本科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学分认定办法〉的通知(暂行)》(南大教函〔2022〕18号)的通知。
请各项目负责人和所在学院高度重视双创项目的结题工作,做好充分准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结题率已列入学院状态评估指标体系。到期未结题项目的指导老师原则上将暂停1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申报资格。
联系人:罗亚丹、徐桂芳
联系电话:13879152981、13870625458
教务处
2022年4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