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查查

教务推荐-高校社

(四)团队运行和制度保障

( 发布日期:2014-06-12 浏览数: )

1、青年教师培养情况:

1)指导思想

    麻醉学专业根据工作需要,每年都聘任青年教师进入一线教学。这些青年教师精力充沛、学历层次较高、工作热情高,但经验不足。为了让这些教师尽快适应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将采用多种形式和途径为青年教师提供锻炼的舞台,促使其脱颖而出,成为学校教学的骨干力量。为使青年教师培养有条不紊地进行,制定了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2)培养目标

1)将青年教师培养成为充满教学智慧,洋溢教学热情,挥洒教学魅力,“享受教育”的现代型教师。

2)使青年教师树立职业自豪感、荣誉感,具有现代化教育理念、教育创新思维能力、学科知识拓展能力,以及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科学研究能力,并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学力量。

3)培养内容

    为青年教师创造条件,提供机会,营造氛围,搭建平台。提高思想政治与师德修养,现代化教育理论水平,专业水平,课程整合能力,教育技术运用能力和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能力。

4)培养方法及措施

1)加强青年教师的基本功训练。

2)加强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

3)为青年老师精心挑选“教学导师”,开展一帮一活动。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使其成长更具科学性。

4)强化对青年教师专业教学基本功的培训。

5)认真落实集体备课。

6)典型引路,示范带动。

7)跟踪听课,提高新来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

8)为青年教师提供教学实践锻炼的舞台。

9)大力鼓励青年教师创建个人教学博客。坚持记录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点滴感受,困惑、烦恼和欣喜、感动。

10)在校园网上创建“青年教师教学论坛”。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思考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为他们提供一个随时随地可以进行交流,进行思想碰撞的“硅谷”。

11)对青年教师进行撰写论文、专题心得的培训。

5)建立主讲教师制度

建立和完善了青年教师从事助教工作的制度,使青年教师通过为教授、副教授的主讲课程进行辅导,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积累教学经验,提升教书育人水平。加大了青年教师培养与培训的工作力度,支持青年教师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产学研合作、参加国内外进修和学术会议、与其他高等学校教师交流经验等,提高青年教师的素质和水平。通过助教制度,不断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为教授上好本科生课程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
6)培养效果

1)青年教师罗佛全,副教授,博士,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五批培养对象,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中青年委员会委员。

2)青年教师张学学,副教授,江西省疼痛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中华疼痛学会青年委员;中华疼痛学会癌痛组委员;实用疼痛学杂志通讯编委。

3)青年教师王联群,副教授,博士,获江西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五批培养对象。

4)青年教师曾振国,副教授,博士,获江西省卫生系统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第六批培养对象。

5)青年教师刘芬、朱峰、闵佳等均取得博士学位,获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

6)青年教师余树春,副教授,博士,2013年成为江西省唯一入选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国际讲学团讲者。

7)陈世彪教授、雷恩骏副教授在第十八次全国高等麻醉学专业教育研讨会上作了专题交流。

8)青年教师徐琳获中华医学会第21次全国麻醉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壁报交流”二等奖;易春芳教师作了大会专题讲座等。

2、团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1)麻醉科:

1)是江西省麻醉学领域的龙头学科,在全省取着示范和带头作用,在担任江西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挂靠单位后,通过王宗朝教授、赵为禄教授、徐国海教授三任主任委员多年的辛勤工作,改变了我省麻醉落后水平的现状,为我省的麻醉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2)每年实施麻醉8万余例,为江西省广大手术病人提供了一流的麻醉服务,利用先进的麻醉技术,大大缩短了麻醉病人术前准备时间,缩短了病人住院时间,提高了病床使用率和周转率。与其他学科进行多学科合作,最大程度地提高病人的舒适感,以减少病人就医困难,降低就医费用,提高治疗效果为目的,更好地为病人服务。较好地解决了当地百姓在南昌大学一附院就医难的问题。

3)挂靠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的南昌大学麻醉学专业是“江西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临床医学实验中心(含麻醉学专业实验室)是“国家级临床医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依托多年的专业和学科建设,麻醉学专业本科教育在江西发展中的优势日益突显,形成了以“临床麻醉为中心,疼痛诊疗、危重病急救为两翼协调发展”的专业特色,是全国麻醉学科中功能最为齐全、技术先进、水平一流的大型、综合型先进学科之一。自专业成立以来,坚持“培养临床医学需要实用型麻醉学人才”作为人才最终培养目标。并围绕着这个目标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实践,经过多年探索,逐步构建了有特色的麻醉学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本专业拥有国家级临床医学实验中心麻醉学实验室4个,“国家级重点临床专科”2个、“国家级疼痛诊断治疗中心”1个,“省级领先建设学科”1个,麻醉机100多台、监护仪100余台。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附属医院为省级“麻醉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等等。通过开展“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项目,将为国家和江西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大量紧缺的麻醉专业人才。

4)承担了多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本科教学工程”,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研发了一大批麻醉学科的科技成果,大大提升了江西省麻醉学科在全国的知名度。

5)手术室内配备麻醉诱导室和恢复室,优化了治疗流程。建立了省内最大、床位最多的PACU,病房,大大提高了危重病人麻醉的安全性,对建设医疗事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用以处理麻醉药物并发症和后遗症。

6)大量开展无痛门诊手术、无痛检查,在内镜中心,气管镜检查、膀胱镜检查和胃肠镜检查、门诊手术室等地为病人提供了舒适和安全的服务,提高了治疗效率。

7)常年坚持进行麻醉知识科普宣传、送麻醉优秀新技术下乡等惠民工作,使广大百姓减少了对麻醉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减轻了手术病人的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促进了手术病人的康复。

2)重症医学科:

1)现有28张床位,病人数多,病种齐全,多年来收治多种来自全省各地的危重病人,在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已成为全省危重病人的救治中心。另外,在我省禽流感及甲型H1N1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近三年钱克俭主任医师、曾振国、刘芬、朱峰副教授,聂成讲师不定期到基层进行技术指导情况。

 3)承担全省进修基地任务以来,每年计划招收人数为10-15人,但实际每年招收学生常达到20余人,覆盖全省各个地市,其中来自三级甲等医院13人。每年还开展国家继续医学教育活动,每年招收学员有90-150人。学员来自全省各地、市、县。在重症医学科进修学习毕业的学员,大多数在基层医院担任着业务骨干,对提高当地的医疗水平起了较大的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2012年接收全省各地的护理进修生43人,2013年接收全省各地的护理进修生51人。

3)疼痛科:

    1992年在省内率先成立疼痛门诊以来,开创江西省疼痛医学先河,并跻身国内先进行列,2013年被评定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现有床位42张,年门诊人次2.5万余,年住院患者逾千人。培养省内外进修生近300余人,均已成为各地学科技术骨干,其中科主任30余人。推动了江西省疼痛科基本建设标准建立,通过讲学会诊等扶持国内及省内多地市县级医院建立了疼痛科。在促进学科建设的同时,积极规范临床诊疗技术,建立了江西省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今年3月受卫生计划委员委托,修订了疼痛科单病种临床径路。

3、围绕专业核心课程群,建设热爱本科教学、改革意识强、结构合理、教学质量高的优秀教学团队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1)总体思路

    建立“团队建设负责人总管、所在学院主管、团队骨干具体负责”的三级管理体制,形成三级之间分工明确、有机协调的教学团队。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以骨干教师为生力军,以青年教师为后备军,造就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高质量教师队伍,在教学、科研、专业建设等方面发挥“集团军”的作用。深化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德、智、体、美协同发展的应用型专业人才。

2)运行的制度保障
  
通过制度保障、政策保障、资金和物质保障,使麻醉学教学团队的建设得到长足的发展,更有生机和活力,运行体制更健全,运行管理更顺畅,在教学、科研中发挥了更好的作用。

1) 制度保障

    根据国家教育部对人才培养的需要和学校的办学基础、目标定位,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将教学团队建设放到了突出重要的地位,制定一系列的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奖励政策和激励制度,为团队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2)政策保障

    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学校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对于重点教学团队的梯队建设均提供有力的人才引进机制和培养计划,积极创造条件鼓励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选派教师到国内外高校进修、出国做访问学者,并在岗位聘任上向重点建设团队成员倾斜,有利于更多团队成员成为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促进团队的教学与科研水平的提高。

3)资金保障

    教学团队的建设将严格执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和学校制订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科学

合理地使用项目建设经费,专款专用。

4)物质保障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教学团队的教学条件和科研条件明显改善,为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及教学硬件条件,为学术带头人、教学骨干和科研骨干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工作、学习、科研环境。

  为确保团队建设和运行,在校、院(系、部)两级管理体制下,成立了以主任、助理、教研室主任和教学秘书为核心的教学督导小组,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和指导,加强教学工作的执行力,提高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形成了以制度为依据,教师自我管理,课程组组长管理,教研室主任管理,教学督导组管理的全员管理体制,明确各级任务与责任,奖惩计入学期末考核分数和优秀教师的评定等。